您的瀏覽器目前不支援Javascript,網站部分功能將失效
|
回首頁
|
ENGLISH
|
兒童館
|
CHILDREN
|
MyMuseum
|
進階檢索
現在位置:
自然與人文數位博物館
»
一般大眾
»
數位典藏
»
菌類學
»
菌類
»
菌類學習資源
:::
台灣赤芝
Path ::
台灣赤芝
毛頭鬼傘(Coprinus comatus)
木黴菌
黑麴菌:( Aspergillus niger )
少孢根霉 Rhizopus oligosporus Saito
青黴菌 Penicillium chrysogenum
玉米黑穗菌 (Ustilago maydis )
舞菇:不太像多孔菌的美味多孔菌
豬苓:利尿中藥
茯苓:使用最廣泛的藥用真菌
香菇-美味的養生保健聖品0
生物技術的尖兵-酵母菌簡介
菰黑穗菌 Ustilago esculenta Henn
竹蓀 (Dictyophora indusiata)
白僵菌 Beauveria bassiana ( Bals. ) Vull
牛樟芝(Taiwanofungus camphoratus)的發現及命名
冬蟲夏草
借用他人的名字:鴻喜菇
季節限定的山珍:紅菇
羊肚菌 (Morchella)
金針菇
洋菇
草菇
滑菇
雞油菌(黃菌)Cantharellus cibarius
雞肉絲菇 Termitomyces eurrhizus
松露 (Tuber spp.)
受傷會流出汁液的乳菇屬 Lactarius spp.
最大的真菌
巴西蘑菇
杏鮑菇
柳松菇
珊瑚菇
夏季鮑魚菇
蛹虫草 Cordyceps militaris(L.)Link
紅麴菌 Monascus purpureus
蜜環菌
桑黃傳奇
猴頭菇
桑實杯盤菌 (Ciboria shiraiana)
「菌類」、「菌物」與「真菌」
牛糞上的迷幻魔菇—Psilocybe spp
劇毒,迷幻藥或美食—毒蠅傘(Amanita muscaria)
雲芝
盾盤菌 Scutellinia scutellata
話說紅麴
白靈菇與阿魏菇
真菌的新分類系統
氣候變遷與真菌
稱為「猴板凳」的真菌
「靈芝」與非「靈芝」
樹舌靈芝與南方靈芝
猴頭菇(Hericium erinaceus)
雷丸
香菇
滑子(珍珠菇)
秀珍菇-Oyster Mushroom
小孢綠杯盤菌(Chlorociboria aeruginascens)
台灣赤芝
食用菌的模範生,木耳
秋天的山珍:松茸
科博館收藏最大的真菌子實體
台灣赤芝
吳聲華 王冬梅
靈芝大概是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藥用真菌。外形、色澤美麗,有祥瑞之象徵,且被賦予仙藥般神秘色彩。現今主要萃取靈芝子實體製成膠囊服用,仍有以傳統水煮靈芝子實體切片的飲用方式。長期服用具保健功能。 靈芝為多孔菌的靈芝科(Ganodermataceae)成員。全世界靈芝科有一百多種,泛世界分佈,但以熱帶、亞熱帶地區的種類最多。靈芝科依不同的見解,可分為五至六個屬,含有最多種類的是靈芝屬(
Ganoderma
)。靈芝種類間的鑑定困難,一般種間形態和DNA 序列的差異程度皆較低。中國靈芝科據記載有九十多種,但光是海南省就有六十種以上,佔了中國靈芝科將近三分之二的種類。在中國,被使用為保健用途的靈芝有十四種,其中有十三種為靈芝屬成員,另外的一種隸屬於假芝屬(
Amauroderma
)。官方正式認可為醫藥用途的僅有「赤芝」(
G. lucidum
)、「松杉靈芝」(
G. tsugae
)和「紫芝」(
G. sinense
)三種,其中被栽培和使用最多的是赤芝,也被認為是靈芝的正宗代表。 在中國,一直以“
Ganoderma lucidum
”當做赤芝的拉丁學名使用。
G. lucidum
是歐洲頗常見的靈芝種類,幾年前,中國科學院微生物所的專家經由形態以及分子系統學研究,發現中、日、韓等地的赤芝,其實是不同於
G. lucidum
的種。那麼,長久以來廣泛作為藥用真菌的赤芝,正確的拉丁學名為何?是未發表過的新種?還是過去發表過的一個名稱?目前,這個問題的答案尚未有人勇於提出。赤芝學名的更正,將是全世界藥用真菌領域的重要事件。 「台灣赤芝」並不難見到,在低海拔熱帶、亞熱帶的相思樹、鳳凰木等闊葉樹樹幹靠近地表處長出。台灣野地,外觀像「赤芝」者有兩種,一為「熱帶靈芝」(
G. tropicum
);另一即是長久以來被認為赤芝者。這兩種就肉眼觀之幾乎沒有差別,都是菌傘背面呈紅褐色且具漆樣光澤。簡單的辨別方法是熱帶靈芝的擔孢子內壁表面的刺突較粗壯,而「台灣赤芝」的則較細微。 過去數十年,「台灣赤芝」與中、日、韓的赤芝,均套用“
G. lucidum
”當做學名。赤芝普遍分布在包含華北、東北溫帶地區在內的中國大陸各地。台灣的赤芝卻只發現在台灣的亞熱帶和熱帶,台灣溫帶山地並沒有它的蹤跡。這種生長氣候條件的不同是難以解釋的,除非兩地的「赤芝」根本是不同的種。 經由形態和分子的研究,確認「台灣赤芝」與中國大陸的赤芝並非同一種。「台灣赤芝」可能最早的新種發表,乃侯定先生所撰寫,1950 年刊登在台灣博物館季刊第三卷第 101 至 105 頁的文章,題目為:A new species of
Ganoderma
from Taiwan(台灣產靈芝新種)。當初以
G. multipilea
訂名(中文為重傘靈芝),乃因模式標本的外觀呈多重傘狀。我們在野外所觀察到的「重傘靈芝」,許多並無重傘現象,因此多重傘狀並非是這種的識別特徵。
在發表
G. multipileum
(原訂名
G. multipilea
是不合乎拉丁文文法的拼寫)一文的摘要中,記載這個新種的發現過程。模式標本是 1949 年 9 月于宇飛先生在台中公園附近採得,「一時引以為奇,遐邇相傳,皆以一睹為快」。翌年春天于先生將此標本呈現給蔣中正總統,聊表新春獻瑞。蔣總統轉贈該標本予台灣省立博物館供作展覽。當時館長陳達夫教授請侯定先生鑑定標本,並發表為新種。侯定先生為植物分類學前輩專家,早年在台大植物系擔任助教,於美國密蘇里植物園進修並取得博士學位。之後在荷蘭萊登大學國立植物標本館(Rijksherbarium)任職多年,直到退休。
Ganoderma multipileum
的模式標本,其造型雖被認為討喜有趣並供為展覽,但還算年幼,然已成熟並產生擔孢子,足供為種類鑑定之用。幾年前蔡吉雄中醫師贈送科博館一株長出多重菌傘,巨大美麗,形容似「孔雀開屏」的「台灣赤芝」,其實也是
G. multipileum
。這株「孔雀開屏」能充分顯現展示的壯闊氣勢。
Ganoderma multipileum
也分布於印度和菲律賓。此外,兩位澳洲學者在 2003 年發表的新種
G. steyaertanum
(分布於印尼和澳洲),與
G. multipileum
很接近。如果
G. steyaertanum
證實與
G. multipileum
為同種,那麼
G. multipileum
的地理分布將擴展到南太平洋。
下個結論。在歐洲的
G. lucidum
,學名被世界各地一些外形相似卻是不同的種類所使用。在中、日、韓等地分布,長久作為保健用途的「赤芝」,過去一直用
G. lucidum
當做其學名,其實並不是
G. lucidum
。我們初步研究認為北美的 “
G. lucidum
” 也可能不是
G. lucidum
。包括台灣在內的亞洲熱帶、亞熱帶所分布的一種,長期以
G. lucidum
命名者,也不是
G. lucidum
,而是
G. multipileum
。 多年來國際上被命名為
Ganoderma lucidum
的藥用真菌,最近發現是包含了幾個不同的種。但長久以來各國學者卻使用相同的學名研究它們,使用不同的種類當作保健食品,以及醫學上之研究。必須重新釐清所研究材料的種類,才能評估不同種類效果之差異。 台灣市售靈芝究竟是哪一種?台灣靈芝業界普遍認為台灣所栽培生產的是「松杉靈芝」(
G. tsugae
),而非「赤芝」。但根據我們取樣分析顯示,台灣靈芝業者所栽培生產的是大陸「赤芝」,與大陸業者栽培的是同一種,並非松杉靈芝(模式標本在北美)。台灣所栽培生產的靈芝與中國千年以來所使用的是相同種類,因此安全性是無虞的。二十年前靈芝熱開始在台灣蔓延,有大規模靈芝的栽培,有學者憂心產生的靈芝孢子會不會飄散到附近的樹木,造成危害。多年來我們的野外標本採集研究,尚未能證實栽培的大陸「赤芝」有明顯逸生並危害到台灣的樹木。我們僅在埔里蓮華池發現幼小的一株「赤芝」。由於埔里有長久栽培「赤芝」的歷史,究竟這株「赤芝」是台灣原生還是由栽培場所逸出,還須進一步檢測。台灣民眾若在野外採食「赤芝」,如未以顯微鏡鑑別,則會採到「重傘靈芝」與「熱帶靈芝」這兩種,並未聽說食用後會產生問題。
* 圖說: 1.「赤芝」產東亞地區,普遍栽培為保健食品
* 圖說: 2.「重傘靈芝」(G. multipileum)的模式標本。重傘靈芝長久以來被誤認為與產於中、日、韓的「赤芝」同種
* 圖說: 3.蔡醫師贈送科博館,形似「孔雀開屏」般美麗壯盛的重傘靈芝
* 圖說: 4.台灣野生的「熱帶靈芝」(G. tropicum),外觀與「重傘靈芝」以及「赤芝」相似
推薦關鍵字
延伸閱讀
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版權所有
Copyright National Digital Archives Program. / National Museum of Natural Science. All rights Reserved.
瀏覽人次:
16637573
|
關於我們
|
最新消息
|
網站地圖
|
科博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