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首頁 | ENGLISH | 兒童館 | CHILDREN | MyMuseum
| 進階檢索
現在位置:自然與人文數位博物館 » 一般大眾 » 數位典藏 » 菌類學 » 菌類 » 菌類學習資源
:::
雞油菌(黃菌)Cantharellus cibarius
雞油菌(黃菌)Cantharellus cibarius
陳復琴


  英文:chanterelles 法文:girolle 德文:Pfifferling

  雞油菌,又叫做雞油菇或黃菇,這一類的菇,自古就是有名的野生食用菌,在歐洲被食用的歷史有好幾百年,北美、非洲、中國等地,甚至澳洲都有產。天氣溫暖時,雞油菌單獨或成群長在森林的地上,大的可長到十公分左右,小的約三五公分,特殊的漏斗狀(杯狀)外型很容易辨認,採菇人採取外露在地表的部份,盡量不破壞埋在地下的菌根結構,來年在附近還可以再採到雞油菌。

  新鮮雞油菌有不輸給松露的鮮美香氣,口感滑潤肥美,可與蛋、各種肉類或蔬菜搭配炒食、焗烤、煮濃湯或清湯都很對味,是在產地當令才能吃到的美食。有時產量比較少,多半被餐廳蒐購,當地的市場也不容易見到有賣,盛產的時候,就有人把它晾乾作成乾貨。這類和林木共生的菌類,目前還難以人工栽培,過了產季,就只有乾貨可吃。乾貨還運到不盛產雞油菌的地區,比如台灣,在專賣進口貨的超級市場或高級餐廳裡就有機會吃到,目前在台灣還能看到歐洲進口的雞油菌濃湯罐頭。

  雞油菌多半是黃色、金黃色、橘黃色、黃褐色,菌傘的邊緣有時呈不規則的波浪形,菌褶和別的菇類不一樣,它的菌褶和菌傘的其它部份沒有明顯界限,質地構造也沒有明顯的不同,是菌傘背面隆起產生的皺褶,邊緣是鈍的,分叉的皺褶延伸到菌柄上。我們無法像從鮑魚菇上撕下「一片」白色的菌褶那樣,撕下一片雞油菌的菌褶,所以科學家把雞油菌的菌褶稱為「假菌褶」(false gills),假菌褶是雞油菌最重要的辨認特徵。

  Cantharellus cibarius是雞油菌屬裡最有名、最美味,分佈也最廣的食用菌,提到雞油菌大部分是指此種。另外C. albidus(白雞油菌),C. subalbidus(近白雞油菌),C. tubaeformis (管形雞油菌),C. formosus(Pacific golden chanterelle),非洲的Cantharellus longisporus等,也是有名的珍饈。雞油菌這一屬的菇,還沒有毒性的報告,基本上都是可食用的,只是美味程度有高下之分,或者太小而沒有食用價值。可是在野外採摘時要注意與劇毒的奧爾類臍菇(Omphalotus illudens)混淆,此毒菇雖然也有橘黃杯狀的外觀,分辨的方法是:毒菇有真正一片片邊緣銳利的菌褶,就像在鮑魚菇或香菇上的那樣,毒菇的菌褶也沒有叉狀分支。

  與雞油菌在形態與分類地位都很接近的,還有中小形、灰黑色或灰咖啡色的喇叭菌(Craterellus cornucopioides),也是長在地上,不過這是腐生菌,不會與樹木形成菌根,喇叭菌屬和雞油菌屬的區別之一,就是前者多為腐生,雞油菌屬則多是共生菌。喇叭菌看起來像喇叭形的木耳,嚐起來也有點像木耳,但是有它獨特的香味。
* 圖說:
				1.雞油菌
* 圖說: 1.雞油菌
* 圖說:
				2.雞油菌菌褶
* 圖說: 2.雞油菌菌褶
* 圖說:
				3.雞油菌罐頭濃湯
* 圖說: 3.雞油菌罐頭濃湯
 
 
 
 
推薦關鍵字
延伸閱讀
   
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版權所有
Copyright National Digital Archives Program. / National Museum of Natural Science. All rights Reserved.
瀏覽人次:17100120

|  關於我們|  最新消息|  網站地圖|  科博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