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類

主題位置:

盾盤菌 Scutellinia scutellata

王也珍


  Scutellinia scutellata 盾盤菌

  盾盤菌屬 (Scutellinia)是一群具有橘紅色至黃色盤狀子囊果的子囊菌,它們的共同特徵是子囊盤邊緣密生有棕色剛毛,子囊有蓋,孢子表面有複雜的花紋,從顆粒狀、網紋狀至刺狀均可見。多為土生或腐木生,廣泛分佈於世界各山區森林內。盾盤菌的模式種 Scutellinia scutellata 最早由林柰於 1753發表,當時稱為 Peziza scutellata,Lambotte 1887將其改為盾盤菌屬。有俗名稱它為睫毛盤菌,因子囊盤邊緣有長的棕色剛毛,類似眼睫毛而得名。

  盾盤菌分類地位屬於子囊菌門、盤菌目。Korf (1971)將它歸於火絲菌科(Pyronemataceae),亦有學者將它歸為側盤菌科(Otideacae)。Schumacher (1990)對世界盾盤菌的種類作了詳細的研究,將其分成兩個亞屬七小群共四十五種,並依生態分佈習性再分為四個生態族群。美國地區的Denison (1959)曾發表了8種,蘇俄地區的 Kullman (1982)整理出四小群共二十四種,紐西蘭發現有7種(Moravec, 1996),亞洲地區如印度(Kaushal et al, 1983)、中國(Zhuang ,1993)等地都有此屬的專誌性研究,目前此屬仍陸續有新種被報告;S. fujianensis (Cao & Moravec,1988), S. korfiana, S. hyalohirsuta (Zhuang , 2005, 2008)。

  盾盤菌(Scutellinia scutellata)的形態特徵大致如下; 子囊盤橘紅色,2-4公厘寬,無柄,盤邊緣有棕色的剛毛,175-1400 微米長,基部有2-3個分支。子囊柱狀,175-240 x 12-17 微米。子囊孢子橢圓形,16-22 x 11-14 微米,表面有不規則的線條與小點突起,約0.4-1.5 微米寬,0.6-1 微米高。側絲線狀,頂端漸膨大至7-12微米寬,內含橘色顆粒。

  子實體通常於早春出現,持續發展至秋天,在台灣甚至冬天亦偶有採集的紀錄,生長的基質最常見的是腐木,偶有土生。大部份種類於高海拔約1仟餘公尺採得,少數在平地如植物公園,南部的南仁山亦可發現。

  盾盤菌屬子實體顏色鮮艷,早於1965即已分析得知其中所含為類胡蘿蔔素(carotenoids),Schrantz & Lemoine (1995) 分析S. umbrarum 菌絲與子囊盤內的胡蘿蔔素含量與成份,發現菌落在黑暗中無法形成色素。台灣以往只有兩種盾盤菌S. scutellataS. colensoi(Chen1975, Liou & Chen 1977)的記錄,經調查研究於1998 發表台灣有9種盾盤菌,其中 7 種為台灣新記錄種。全台灣山區均有採集的紀錄。

  此屬的分類以往都是偏重於形態的特徵,通常以子囊盤剛毛的長短,基部分支多寡,和孢子的大小與花紋來區分種類。盾盤菌的分佈廣泛,台灣自低海拔的樹林,暖溫帶闊葉林至高海拔溫帶針葉林均有其分佈。

* 圖說:1.長在腐木上的盾盤菌,盤緣密生有棕色的剛毛* 作者:王也珍* 圖說:1.長在腐木上的盾盤菌,盤緣密生有棕色的剛毛
* 作者:王也珍
* 圖說:2.盾盤菌的子囊,內含8個孢子* 作者:王也珍* 圖說:2.盾盤菌的子囊,內含8個孢子
* 作者:王也珍
* 圖說:3.子囊的頂端有小蓋,可釋放孢子彈出來* 作者:王也珍* 圖說:3.子囊的頂端有小蓋,可釋放孢子彈出來
* 作者:王也珍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 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11-2012 National Digital Archives Program. / National Museum of Natural Scienc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