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類

主題位置:

普路蘭的生產菌—出芽短梗黴(Aureobasidium pullulans)

劉桂郁


  普路蘭的生產菌—出芽短梗黴(Aureobasidium pullulans

  普路蘭 (pullulan)於1938年被發現,是由出芽短梗黴 (Aureobasidium pullulans) 所產生的胞外多糖,具有易溶於水、低黏度、被膜形成性、成型性、接著性及固接性,再加上能被微生物完全分解,因此,在食品及工業上有相當廣泛的用途,在食品加工方面,可用於米果、餅乾、鬆餅、甜不辣、口香糖、麵食、魚漿、食品用的包裝紙等,在工業上的用途則有:接著劑、玻璃纖維、表面塗裝、發泡體、複印膠卷、洗髮精等,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近年來在醫用高分子材料及化妝品有新的用途,例如:可用於蛋白質藥物之釋放系統,或添加於化妝品,增進保溼效果並促進表皮細胞對化妝品成份的吸收。

  Aureobasidium pullulans (de Bary) Arnord為一種常見的顯花植物腐生菌,在自然環境中廣泛分布於:植物之葉、莖、花及果實表面、潮溼的物質、木材、土壤、海水、岩石、羽毛等,此外於鹽田、油漆、皮革、塑膠、棉花、光學鏡片、冷凍蛋糕等特殊環境也曾被分離過,為世界性廣泛分布,生長溫度範圍2-35°C。

  由於A. pullulans具有吸附於油漆或聚合物表面之能力,而胞外多糖即為促進菌體吸附於基質表面之重要因子,可以生長在木材或塗佈油漆之木材表面,造成油漆的劣變,因此,為油漆、塗料、黏著劑、紡織品、聚合物以及木材抗真菌劑等產品防黴試驗之指定菌種。

  由生態的角度來看A. pullulans具有耐滲透壓的特性,因此特別存在於植物葉表,是拓殖消長的第一群真菌,這個種常在含糖量高的水果表層發現,也是蚜蟲蜜露菌相中的重要真菌,此外,在含鹽的環境中也可發現,例如鹽土沼澤、鹽土植物或潮間帶,在試管內培養可於10% NaCl中生長。

  A. pullulans之菌體於malt extract agar (MEA), 25°C 培養7天之菌落直徑可達40 mm,菌落黑褐色,中央呈現黏稠狀,有的菌株具有粉紅色、快速擴展的菌落,由於酵母菌細胞的產生,菌落很快變成黏滑的外觀;玻片培養時首先產生菌絲,並很快地直接於菌絲分化產生芽生孢子(blastoconidia),無特化之產孢構造,芽生孢子脫落後可以出芽方式增殖,期間,菌絲外壁逐漸加厚並堆積黑色素,培養四天後,菌絲開始分化形成內生分生孢子 (endoconidia),或厚壁孢子(chlamydospores),在厚壁細胞發育之後,菌落也會快速變黑。

  Aureobasidium pullulans早在1866年被描述發表,相關應用於二十世紀以後陸續開發至今,除了普路蘭,還可產生fructosyl transferase用於果寡糖之生產、抗真菌劑Aureobasidins,此外,其為植物表面之優勢真菌、具有重金屬吸附的特性、對於含有phenol,methanol及formaldehyde 之廢棄物及塑膠具有分解的能力,因此應用範圍涵蓋酵素、有機酸、次級代謝產物及胞外多糖之生產,有毒廢棄物之處理和生物防治等領域,近年更發現A. pullulans之胞外多糖含有β-glucan,可提高免疫力,目前市面上已推出寵物的健康食品;因此生長快速的Aureobasidium pullulans,具有全方位多功能的應用範疇,是極具產業開發價值的真菌。

* 圖說:1.出芽短梗黴之菌落形態。* 作者:劉桂郁* 圖說:1.出芽短梗黴之菌落形態。
* 作者:劉桂郁
* 圖說:2.出芽短梗黴之芽生孢子 (Bar = 5 mm) 。* 作者:劉桂郁* 圖說:2.出芽短梗黴之芽生孢子 (Bar = 5 mm) 。
* 作者:劉桂郁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 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11-2012 National Digital Archives Program. / National Museum of Natural Scienc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