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類

主題位置:

著名藥用真菌「桑黃」(Inonotus sanghuang)新種提出

吳聲華


  桑黃名稱及其藥用流傳中國千年以上,但現代中國真菌學術研究,從1939年鄧叔群院士所著『中國高等真菌』及1963年出版的『中國的真菌』,1992年趙繼鼎與張小青教授合著『中國的多孔菌』,到2010年戴玉成博士發表的中國刺革菌科研究專誌,以及其他學術論著,沒有任何學術記載及標本記錄顯示中國境內有長在桑樹的桑黃真菌。反而,桑黃風靡日本及韓國數十年,被視為是抗癌第一名的夢幻菇蕈。日、韓學者長期採用Phellinus linteus當作桑黃的學名,中國大陸學者十三年前研究卻發現P. linteus不產東亞地區,認為中、日、韓所產的桑黃應該是P. baumii這個種,但P. baumii長在丁香樹,不長在桑樹。外觀似桑黃的多孔菌可能有幾十種,中國境內外形略似桑黃有長在桑樹的真菌是 Inonotus hispidus,卻沒有較好的藥效。真正的桑黃到底是哪個種類,過去沒有令人信服的說法。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植物學組研究員吳聲華博士與中國大陸多孔菌權威學者戴玉成博士等、日本多孔菌首席專家Tsutomu Hattori博士、愛莎尼亞多孔菌前輩學者Erast Parmasto教授,以及本地學者合作,經過六年研究亞洲地區桑黃相關種類,終於解開流傳中國千年以上,風靡中、日、韓,富於傳奇色彩而珍貴的藥用真菌「桑黃」種類之謎,發現真正的桑黃竟是以往未曾發表過的新種:Inonotus sanghuang Sheng H. Wu, T. Hatt. & Y.C. Dai。

  桑黃在日、韓是高經濟價值的藥用真菌,分類上屬於真菌界(Fungi)、擔子菌門(Basidiomycota)、刺革菌目(Hymenochaetales)、刺革菌科(Hymenochaetaceae)。桑黃的藥用記載可溯及一千三百八十年前唐初甄權所著『藥性論』,隨後亦見於唐朝所頒布全世界最早的官方編修藥典『新修本草』。明朝李時珍所著『本草綱目』也有記載桑黃療效。日本江戶時代把產於長崎縣男女群島之女島,以及八丈島桑樹所長出的桑黃蕈當成漢方藥。日本人稱桑黃為「meshimakobu」,「meshima」是女島,「kobu」則是瘤的意思,過去女島之桑樹盛產桑黃,形狀似瘤,由此得其名稱。韓國人稱桑黃為「sanghwang」,發音同於中文之桑黃。朝鮮五百多年前的醫書『鄉藥集成方』和四百年前的醫書『東醫寶鑑』皆稱許桑黃有如靈丹妙藥。台灣山區民眾則稱桑黃為「桑仔菇」。

  1968年日本學者發表桑黃的抗癌功效,將肉瘤180癌細胞移植到實驗老鼠,再將十多種菇蕈種類的熱水萃取液注射到老鼠腹部,比較這些菇蕈抑制癌細胞增殖的效果。結果桑黃的腫瘤抑制率高達百分之九十六點七,是受測菇蕈種類中最高的。這項發現在日、韓引起了桑黃研究及開發的熱潮。桑黃在日本及韓國的地位有如中國的冬蟲夏草,又如台灣的樟芝。

  研究藉由分析形態特徵以及核糖體內轉錄間隔區(ITS region)核酸序列,以釐清Inonotus baumii-I. linteus 相關種類的界定,並由此辨識出傳說中的真正桑黃種類。結果令人振奮,真正的桑黃是未曾發表過的新種Inonotus sanghuang,分布於中國大陸、日本、韓國以及台灣,野外僅生長在桑屬(Morus)樹幹。有趣的是,分布於亞洲的六個桑黃相似種類演化出與其寄主樹木的專一性:I. baumii 長在丁香屬(Syringa),I. lonicericola 長在忍冬屬 (Lonicera),I. lonicerinus長在忍冬屬 (Lonicera),I. sanghuang長在桑屬(Morus),I. vaninii 長在楊屬(Populus),I. weigelae長在錦帶花屬(Weigela)。

  研究說明了世界上廣泛誤認為桑黃學名的Phellinus linteus(裂蹄木層孔菌,現稱Inonotus linteus)分布於熱帶美洲和非洲,不在東亞地區,不長在桑樹上。近十年來普遍作為桑黃學名的Phellinus baumii(暴麻子,現稱Inonotus baumii)分布於華北、韓國、日本及俄國遠東地區,長在丁香屬樹幹,也不長在桑樹上。Phellinus vaninii(楊黃,現稱Inonotus vaninii)長在山楊(Populus davidiana)樹幹,由於外觀相似,野生產量高且栽培較容易,目前在中、日、韓市面上普遍充當桑黃販售。外觀似桑黃的多孔菌有幾十種,欲分辨真正的桑黃並不容易,市面販售的桑黃子實體大多不是真品。桑黃在日、韓經過幾十年的採摘,野外近乎絕跡。桑黃也分布在台灣中、南部中海拔山區,目前為稀有及瀕危狀態。現今世界上真正的桑黃主要散布在地域遼闊的中國大陸,零星分布於有桑樹的山區,在東北和西南地區較有發現,除非有當地人引導,一般人極難找到。

  這項研究成果是世界上對於正宗桑黃種類的首次釐清,也首次證實大中華地區確有野生正宗桑黃,驗證了千年以來中華民族桑黃醫藥傳奇的真實性。此後更需關注稀有的野生桑黃保育工作。這項研究也顯示生物資源調查與分類學研究往往須進行國際合作,不能侷限本地。政府應即支持學界及業界重視桑黃生物學、藥理與醫理的研究工作,以及桑黃保健及藥品產業的開發與推廣,增進國人身體健康,積極趕上日、韓的桑黃研發成果。

* 圖說:1.桑黃(Inonotus sanghuang)模式標本。* 作者:吳聲華* 圖說:1.桑黃(Inonotus sanghuang)模式標本。
* 作者:吳聲華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 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11-2012 National Digital Archives Program. / National Museum of Natural Scienc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