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類

主題位置:

向雞腿菇伸出魔爪的雞爪菌

朱宇敏

  學名為毛頭鬼傘(Coprinus comatus (O.F. Müll.) Pers.)的雞腿菇在中國已經變成大量栽培的食用菇,其經濟價值與日俱增,產值已躋身中國前十大食用菇的行列。雞腿菇栽培以太空包為主,當菌絲長滿木屑後,需將太空包割開並覆土後方能出菇。不幸的是,近年來雞腿菇在中國的栽培受到雞爪菌嚴重的威脅,其危害已發生在中國大部份雞腿菇栽培地區。雞爪菌為嗜雞腿菇炭角菌(Xylariacoprinicola Y.-M. Ju, H.-M. Hsieh & X.-S. He)之俗稱,其子實體在雞腿菇太空包覆土後長出(圖一),也可發現於廢棄太空包堆積場所(圖二)。雞爪菌極可能存在於覆土中,但其造成雞腿菇減產的方式依然不很明確。一般認為雞爪菌能與雞腿菇競爭養分或是直接寄生後者的菌絲體。

  雞爪菌子實體的特徵為:圓柱狀的子座,不具外皮層及暗色的中軸,頂端呈銳尖,簇生於塊狀、埋藏於土中的厚實基部上(圖三)。埋生於子座中的子囊殼具有明顯圓錐形的頂端開口。子囊孢子暗棕色、橢圓形、微小、不到7微米長、具一發芽縫。有趣的是,雞爪菌被發現之初,曾被誤認為是畸形的雞腿菇。後來雖然了解到它的真實身份是一種炭角菌,但在雞爪菌相關的文獻中,卻始終使用錯誤的學名—不是總狀炭角菌(X. pedunculata(Dicks.: Fr.) Fr.),就是叉狀炭角菌(X. furcataFr.)。前者為分佈於北溫帶地區的一種糞生菌,而後者至今僅發現於白蟻巢。此外,雞爪菌與此二者也有形態上的顯著差異。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雞爪菌所產生的無性構造,乍看之下宛如麴菌(Aspergillus spp.)的無性構造,其頭狀頂部表面覆蓋著柵狀排列的產孢細胞(conidiogenous cells),但產孢方式卻截然不同(圖四)。這種無性構造不曾在其它炭角菌屬真菌發現過。直到2011年,雞爪菌方才被正式命名為炭角菌新種Xylariacoprinicola

  雞腿菇為新興食用菇,大量栽培不過是近幾十年的事情。雞爪菌顯然是經由覆土被引入菇床,至今僅於雞腿菇的人工栽培環境產生子實體,其自然棲地尚未被發現。世界各地的研究報告也未曾紀錄過炭角菌與野生雞腿菇生長在一起的現象。雞爪菌到底源自何處?雞爪菌具有微小的子囊孢子,這是生長於白蟻巢的炭角菌所共通的特徵,鮮少發現於生長在其他基質的炭角菌種類。以DNA序列所推演出的分子親緣關係也顯示,雞爪菌近親為生長於白蟻巢的炭角菌。由此推演,雞爪菌的自然棲地有可能是白蟻巢,而雞爪菌的棲地由白蟻巢轉移到雞腿菇菇床應該是最近這幾十年才發生的事情。

* 圖說:1.雞腿菇太空包覆土後所長出的雞爪菌子實體。* 作者:朱宇敏* 圖說:1.雞腿菇太空包覆土後所長出的雞爪菌子實體。
* 作者:朱宇敏
* 圖說:2.雞爪菌子實體出現在廢棄太空包的堆積場所。* 作者:朱宇敏* 圖說:2.雞爪菌子實體出現在廢棄太空包的堆積場所。
* 作者:朱宇敏

* 圖說:3.雞爪菌子座簇生於塊狀、埋藏於土中的厚實基部上。* 作者:朱宇敏* 圖說:3.雞爪菌子座簇生於塊狀、埋藏於土中的厚實基部上。
* 作者:朱宇敏
* 圖說:4.雞爪菌所產生的無性構造,乍看之下宛如麴菌的無性構造。* 作者:朱宇敏* 圖說:4.雞爪菌所產生的無性構造,乍看之下宛如麴菌的無性構造。
* 作者:朱宇敏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 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11-2012 National Digital Archives Program. / National Museum of Natural Scienc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