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相關文獻資料庫
相關知識單元資料庫

台灣南部相關知識單元資料庫

知識單元名稱:高屏溪

名詞解釋:

  屏溪又稱下淡水溪,於旗山到林園工業區出海,正好是高雄市與屏東縣分隔,因此得名。高屏溪全長171公里,流域面積廣達3,625平方公里,流經高雄市及屏東縣共24鄉鎮,上游有(1)楠梓仙溪(旗山溪)流經高雄市三民區、甲仙區、杉林區、旗山區;(2)荖濃溪經過高雄市桃源區、六龜區、美濃區;(3)濁口溪流經高雄市茂林區;以及(4)屏東縣霧臺鄉的隘寮溪,流至嶺口匯集後統稱為高屏溪,是臺灣流域面積最大的河川。溪水滋潤沿岸的大地,帶來無限的希望與願景。

 

臺灣海岸及主要河川示意圖。

 

災前高屏溪斜張橋空拍圖 (20051123拍攝),高屏溪九如─佛光山河段,莫拉克颱風洪水來襲前完整的畫面。

 


知識單元名稱:荖濃溪

名詞解釋:

  荖濃溪為高屏溪的主流上游,河長133公里,流域面積2,038平方公里,是全臺第一大河川。分布範圍包括高雄市東部、屏東縣北部、臺東縣西端一小部分及南投縣南端一小部分。
  荖濃溪源流區位於南投縣信義鄉南端,源頭位於玉山主峰東北坡,先向東北流,至八通關轉東南,匯集分別源自秀姑巒山西南坡及大水窟山西坡的支流後,轉向南南西進入高雄市境,流經梅山、桃源、寶來、六龜,轉向南流至大津,納東側流入之濁口溪後,轉向西南流至里港,納東南方流入之隘寮溪,續流至嶺口與來自北方之旗山溪(楠梓仙溪)合流後,改稱為高屏溪。

 

荖濃溪六龜諦願寺-六龜大橋-舊庄一帶於八八水災前,尚可稱山青水秀的空照歷史記錄。

 

邦腹溪橋,荖濃溪與其支流邦腹溪會口處之邦腹溪橋(A)及遠處之清涼山大山崩(B)。

 

寶來支流匯入荖濃溪主流處大山崩,交會口處已形成小沖積扇(右邊即為寶來二號橋)。

 

復興村隔荖濃溪對岸為處河道轉彎攻擊坡易形成大山崩。

 


知識單元名稱:山崩

名詞解釋:

  通常山坡地內的地層、岩石因重力作用的緣故,會順著地形的傾斜坡產生崩塌下滑或墜落的現象,就是山崩,一般也稱為地層滑動或簡稱為地滑。地質學上,山崩為乾型的、少或不含水之大規模岩體、岩塊、沙石、土壤等以慢至快速或極快速下滑移動或墜落之統稱。根據山崩的材料、移動面或移動情況等劃分為崩移、岩層滑動、岩屑滑動、岩屑滾落、落石及混合型等。崩移為岩層、岩塊或土塊間歇性的滑落,常具有圓弧型的滑動面,亦即俗稱具有前翻後仰的作用。

 

九份二山山崩前地形圖與山崩地理位置圖。

 

南投縣國姓鄉九份二山大山崩。

 

草嶺大山崩。

 

草嶺大山崩,山崩土石一望無垠,阻斷清水溪河道,形成堰塞湖-新草嶺潭。

 

地震造成埔里觀音瀑布風景區道路嚴重坍方,落石掩埋,瀑布幾乎成為伏流。

 

田疇依舊綠,青山竟白首:地震災後國姓鄉礫石岩層九九峰已青山不再。

 

雙冬墓碑山橫看成嶺側成峰,原本植被茂密,蒼翠山巒不復見。

 

九份二山之山崩為典型之順向坡滑動,且呈岩石與層面垂直之節理發育。地震搖晃,由層面、節理面交互切割成的大小岩塊,順坡下滑無法抵擋,釀成慘劇。

 


知識單元名稱:土石流

名詞解釋:

  山崩落石所造成之大大小小的石塊、泥土與水混合後,順著地表斜坡下滑移動或流動,常掩埋農田、房舍、道路或溪谷,造成天然災害,泛稱為土石流。然根據固體材料粗細又可分為以細顆粒泥漿為主之泥流、沙土之土流與礫石、石塊夾雜沙土之土石流。土石流一辭,於岩石學詞彙中泛指含大量水分之碎屑物搬運流動,有一半以上的固體材料;其顆粒大小超過沙粒大小或含大量粗礫的岩石碎屑則稱為岩屑流,於日本與台灣民眾則通稱為土石流,而於中國大陸則以泥石流稱之。地質條件不穩定的山坡地經由風化崩解之大大小小石塊、泥沙、土壤或由於山崩、地滑與落石而於河谷或坡腳下堆積了大量之碎屑物。此豐富的土石材料,因位處傾斜的山麓斜坡上,加上豪雨所帶來充沛的雨量,流水宣洩不良。由土、石與水混合,因重力順坡下滑流動即形成土石流,其破壞力量無遠弗屆。

 

細顆粒黏土所造成的泥流。

 

埔里蜈蚣里沙質之土流(土石流)。

 

埔里霧社(台14線)南豐加油站之土石流。

 

台灣中部頭嵙山礫岩地層地震災後豪雨易衍生土石流。

 


知識單元名稱:泥火山

名詞解釋:

  泥火山的形成,是因為泥漿與沼氣瓦斯等氣體同時噴出地面後堆積而成為錐狀小丘,或水分多時呈一凹地水塘。丘的頂端常有凹穴,並間歇性的噴出氣體、水和泥漿,這些氣體常可以點燃,也有自行燃燒數日至數個月之久。泥火山出現的地方常有一些特徵:第一是有泥岩地層的分布;第二要有豐沛的地下水源,足以供應泥火山噴發泥漿;第三是有天然氣的外湧;第四是有斷層等提供通路,允許氣體與泥漿的噴出。在臺灣適合出現泥火山的地區,主要是臺南、高雄古亭坑層泥岩惡地及東部利吉泥岩的分布地區,尤其有著背斜構造及斷層存在且地下水豐沛的環境最為普遍。背斜構造的軸部及其鄰近區域岩層向上彎曲,其外形有如一個倒蓋的碗,若有不透水的泥質岩層覆蓋其上,就形成封閉構造,是聚集及儲存油氣的極佳環境。背斜構造的軸部,也是受到張力較大的地方,容易發生裂隙節理,當天然氣逐漸匯聚累積到一定程度的壓力後,混雜的泥漿和水氣就有可能沿著裂隙節理突破重圍衝出地面形成泥火山。較大規模泥火山的噴發須經過一段較長時間的醞釀、累積能量後才有可能爆發,因而是間歇性的,而有些較平靜溫和的泥火山,由於不時地釋放並紓解壓力,無法累積至大量,因此可能只是默默地進行能量釋放,並沒有爆發力。泥火山小地形取決於泥漿、水、氣、泥沙之含量,因泥漿的黏稠度不同,造成的泥火山外形也會有所不同。依泥火山的外形可區分為噴泥錐、噴泥盾、噴泥洞、噴泥盆和噴泥池等5大類型。

 

烏山頂錐狀泥火山,泥漿黏稠度高,夾雜粗顆粒屑碎物,常形成數公尺高的錐狀丘。

 

台東雷公火盾狀泥火山,噴泥口直徑大約50公分以上,邊坡平緩不急陡,外形為盾狀丘。

 

烏山頂噴泥洞-噴泥量低,噴泥口大約在30公分以下。

 

小滾水噴泥盆-噴泥口的直徑介於50公分~2公尺之間,邊坡非常平緩,外形就像是裝滿水的臉盆。

 

大滾水泥火山噴泥池,屬於規模較大的泥火山,直徑約30公尺,四週布滿竹子及樹林。

 


知識單元名稱:礫岩惡地

名詞解釋:

  十八羅漢山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站在荖濃溪的東邊看,山形猶如十八羅漢各展武功架勢;從北方看,狀似六隻龜盤踞於此,這就是十八羅漢山名稱和六龜鄉地名的由來。
  十八羅漢山之「火炎山地形」,是指由巨厚的礫岩層所形成的惡地地形。礫岩暴露於地表時,由於礫石空隙間僅由細砂泥土充填,未有如碳酸鈣之鈣質或二氧化矽之矽質相互間的膠結。其力道可說僅僅是礫石、砂與泥土和稀泥般的結合在一起,強度不夠牢固,遇雨易受沖刷、岩石裸露。已風化成腐質的土壤不易留存,植物亦不易附著生長,缺乏綠意。土壤與礫石含鐵質物,易氧化呈現紅色,在陽光照射下猶如火焰燃燒般而得名。這類地名稱為火炎山的礫岩惡地,在臺灣比較著名的有苗栗三義火炎山、南投雙冬九九峰火炎山和高雄六龜十八羅漢山。火炎山具有特殊的地質、氣候等環境條件。尖銳、鋸齒狀的山峰陡峭,甚至垂直的邊坡以及深窄的石頭河溝谷,因植生不易,山坡草木稀疏,是童山濯濯的不毛之地。


 

十八羅漢山礫岩地層多垂直節理而成如筍之山峰連亙。

 

十八羅漢山礫岩峭壁經雨水淋蝕形成一道道白色水流痕跡,仿如福建武夷山仙人曬布之地貌風光。

 

苗栗縣三義鄉火炎山空照圖。山形氣勢壯闊,彷彿西遊記的故事正在火炎山上演著。

 

火炎山自然保留區,雖為光禿不易植生的礫岩惡地,但自然景觀特殊,更由於是目前臺灣最完整的馬尾松原始林區而設立為火炎山自然保留區。

 


知識單元名稱:六龜大橋

名詞解釋:

  由六龜大橋眺望琉璃紅瓦的諦願寺,荖濃溪清澈的河水,六龜—六龜大橋—舊庄一帶,八八水災前尚可稱為山青水秀的好山好水。哀哉!雖有三慧寺、諦願寺等佛祖鎮守,六龜大橋仍難逃脫莫拉克颱風帶來的水患,一夕間橋毀路斷。經過一年餘的搶修,六龜大橋已經竣工完成,並於2010年11月13日舉辦熱鬧的竣工典禮,除了滿足往來交通運輸的需求外,更成為六龜地區景觀地標。

 

莫拉克颱風八八水災前六龜原貌,遠處為諦願寺。

 

六龜斷橋空照圖。

 

重建後通車的六龜大橋(拍攝日期:2010年11月17日),時逢五都選舉,大橋兩側掛滿競選旗幟。

 


知識單元名稱:六龜十八羅漢山

名詞解釋:

  十八羅漢山主要由近代的臺地堆積層與六龜礫岩層所組成。

 

臺地堆積層
  分布在荖濃溪右岸(西側)的平坦地形,是六龜地區主要聚落的分布區,地質組成材料為與近代河床相同的大小礫石、砂土混合而成,淘選度差,堆積層大致為下部較粗,礫石粒徑也較大,到了地表面,礫石的粒徑漸小,砂土漸增加,乃因近代臺地堆積過程中早期溪流搬運能力較強,後期則因臺地堆積時的流水水流減緩,搬運能力減弱。

 

六龜礫岩層
  不同粒徑的礫石呈不甚規則的層狀分布,但每一層延伸並不寬廣,其礫石中,粒徑大者常以石英岩或砂岩質礫岩為主;粒徑小者則以硬頁岩或板岩等變質泥質岩的磨圓礫石為主。礫石的分布與排列,並非一致在寬廣平坦的地形面上。
由礫岩組成的十八羅漢山隨著地殼之隆起抬升,沿著岩層的節理與地表斷層破裂帶逐漸侵蝕,發育而成猶如大文豪蘇軾所云:「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的特殊地貌。


 

十八羅漢山六龜遊客中心臨近區域莫拉克水災前空拍舊景(20070321拍攝)。

 

十八羅漢山六龜遊客中心臨近區域莫拉克水災後空拍圖(20090831拍攝),建築物東倒西歪,面目全非。

 

十八羅漢山為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的礫岩惡地。

 

荖濃溪河畔十八羅漢山全景。

 


知識單元名稱:新開大佛崩塌地

名詞解釋:

  新開部落的彩虹山宗教園區在這次風災中也因為有建築牢固的大佛像坐鎮,擋住了滾滾而下的土石流,讓基金會辦公室7名工作人員死裡逃生,大家談起當時遭遇,都心有餘悸。颱風後,連續多日的豪大雨,造成釋迦牟尼佛背後硬頁岩的山崩,就是這處土石流的源頭,也逐漸發育為新支流的雛型。

 

荖濃溪畔上新開聚落,圖右邊遠處釋迦牟尼佛為彩虹山宗教基金會會址。

 

上新開釋迦牟尼佛端坐,正好抵擋住其後方山崩土石流之災難,拯救了其下方之村落。

 

新開大佛。

 

 

知識單元名稱:不老溫泉

名詞解釋:

  不老溫泉位於高雄市六龜區荖濃溪畔支流溪谷中,舊稱新同溫泉,最早開發於日治時代。溫泉水質屬弱鹼性碳酸氫鈉泉,沐浴後肌膚表層略顯光滑並有彈性,據說經常洗滌還具有返老還童之功效,因而喚為「不老溫泉」。

 

不老溫泉聚落,其聯外的高133道路(A)因莫拉克颱風損毀,改行上面之便道(B)。

 

不老溪、新開橋及不老溫泉源頭鳥瞰圖。

 

荖濃溪畔不老溫泉山莊。

 

 

知識單元名稱:六龜清涼山妙崇寺山崩土石流

名詞解釋:

  諦願寺、妙崇寺、妙通寺是六龜區境內的3大著名靈山寶剎,外觀巍峨,殿宇莊嚴有致,四面群山環繞,荖濃溪蜿蜒於縱谷間,遠離萬丈紅塵,宛如人間淨土,上山朝拜者不計其數,香火鼎盛。諦願寺是極佳的賞蝶漫步區。妙崇寺坐東朝西,正殿背後東側為藤枝林道或稱荖濃溪林道蜿蜒而上的山坡地,莫拉克颱風時妙崇寺背後的大山崩,造成大量土石流衝擊,將開山文殊殿沖毀,而北側偏殿和迴廊均嚴重受損。

 

妙崇寺及其後方之大山崩。

 

空中鳥瞰妙崇寺及其鄰近區域之山崩與土石流。

 

清涼山妙崇寺正面圖。

 

清涼山妙崇寺側面及土石流災害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