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脊椎動物化石

主題位置:

1. 恆春西臺地簡史

臺灣地處菲律賓海板塊與與歐亞大陸板塊的聚合界線,從地質構造與地形的觀點來看,恆春半島東半部是中央山脈向南的延續,西側是向東傾斜的『恆春西臺地』,介於二者之間狹長的谷地是『恆春縱谷』(圖二十三),縱谷東緣與東半部山地的界線則是恆春斷層。
從更為宏觀的地體構造觀點,恆春半島是未出露水面增積岩體中,呈南北走向的山脊-『恆春海脊』在陸上的延伸。根據學者研究結果(陳文山等, 2005),在早期上新世時期,由於受到南中國海板塊向東隱沒至菲律賓海板塊作用的影響,相當於現今的恆春半島地區,由穩定大陸邊緣的大陸斜坡至大陸棚環境,轉變為受板塊隱沒影響的增積岩體構造環境。由於在增積岩體發育歷程中,各逆斷層之間形成許多構造盆地;因此,在此一地體構造背景下,恆春半島地區所沉積的上新世-更新世地層,各沉積層序之間大多為交角不整合接觸關係。
  現今,恆春半島主要的地質構造(圖二十四),為一系列向西的逆衝斷層,以及與主要呈東北- 西南方向延伸的褶皺所構成;其中,恆春斷層為恆春半島中新世地層與更新世地層的分界,其形成年代大約在晚上新世至早更新世時期,估計現今斷層兩側地層的垂直位移約有一千公尺。
恆春半島的蟹類化石,主要產於『恆春西臺地』更新世晚期的『四溝層』;另外在幾個地點的全新世『隆起珊瑚礁』地層中,也有不少蟹類的產出。根據沉積學與地體構造分析結果(陳文山等, 2005),『恆春西臺地』出露的上新世-更新世地層地層,是在板塊推擠中央山脈南段出露之後,在其西側淺海所陸續沉積而成;這些地層包括上新世至早期更新世時期沉積的『馬鞍山層』,以及更新世的『恆春石灰岩』、『四溝層』與『太平層』。(詳細地層描述參見宋國城, 1991、陳文山等, 2005)
  『馬鞍山層』,為陸棚環境沉積的泥質岩所組成,地層出露於恆春斷層兩側,地層厚度超過一百公尺;沉積層序顯示為向上逐漸變淺,與上覆『恆春石灰岩』地層之間為交角不整合接觸關係。
  『恆春石灰岩』係泛指恆春半島更新世的石灰岩,各地出露厚度不一;在恆春斷層西側的下伏地層除馬鞍山層外,主要為『石門層』與『墾丁層』。在恆春西臺地所見之恆春石灰岩大多為生物碎屑石灰岩(圖二十五),僅局部地區為珊瑚礁石灰岩;其與四溝層、太平層很可能為同時異相沉積。
  『太平層』沉積於四溝層之上,為海岸沙丘與河流沉積之含沙、礫紅土,此一地層與部份恆春石灰岩成犬牙交錯接觸關係,亦即為彼此間為同時異相沉積。

* 圖說:圖二十三  在屏東枋山附近海岸向南遠眺恆春半島,左側為中央山脈向南餘脈,右側向照片中央傾斜的台地為『恆春西臺地』,其間位處中央凹下的沖積谷地則為『恆春縱谷』。<br>* 作者:王士偉拍攝* 智財權:王士偉* 圖說:圖二十三  在屏東枋山附近海岸向南遠眺恆春半島,左側為中央山脈向南餘脈,右側向照片中央傾斜的台地為『恆春西臺地』,其間位處中央凹下的沖積谷地則為『恆春縱谷』。

* 作者:王士偉拍攝
* 智財權:王士偉

* 圖說:圖二十四  恆春西臺地與恆春半島全新世隆起珊瑚礁之岩石地層地理分布圖;紅色粗線為向西逆衝斷層,黃線為向斜與背斜褶皺構造;現代沖積層與恆春斷層以東的絕大部分地層均未予標示。(底圖擷取自Google Earth;地質構造與岩石地層資料依據陳文山等, 2005)<br>* 作者:王士偉拍攝* 智財權:王士偉* 圖說:圖二十四  恆春西臺地與恆春半島全新世隆起珊瑚礁之岩石地層地理分布圖;紅色粗線為向西逆衝斷層,黃線為向斜與背斜褶皺構造;現代沖積層與恆春斷層以東的絕大部分地層均未予標示。(底圖擷取自Google Earth;地質構造與岩石地層資料依據陳文山等, 2005)

* 作者:王士偉拍攝
* 智財權:王士偉

* 圖說:圖二十五  『恆春西臺地』頂頭溝以西小山溝兩側所見,由鈣質生物碎屑所組成的『恆春石灰岩』地層。<br>* 作者:王士偉拍攝* 智財權:王士偉* 圖說:圖二十五  『恆春西臺地』頂頭溝以西小山溝兩側所見,由鈣質生物碎屑所組成的『恆春石灰岩』地層。

* 作者:王士偉拍攝
* 智財權:王士偉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 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11-2012 National Digital Archives Program. / National Museum of Natural Scienc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