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位置:
首頁
典藏資源
動物學
螠蟲動物
脊椎動物
魚
兩生
爬蟲
鳥
鯨豚
獸
無脊椎動物
刺絲胞動物門
扁形動物門
紐形動物門
節肢動物(除昆蟲,節蜱)
昆蟲
昆蟲模式標本
節蜱
環節動物門
軟體動物門
星蟲動物
螠蟲動物
棘皮動物門
螠蟲動物
Ochetostoma erythrogrammon
絳體管口螠
螠蟲動物的介紹
螠蟲類全部都棲息於海洋中,是一群底棲性的動物,主要生活在淺海的泥沙中、石縫中,以及在珊瑚礁或貝類、海膽類的空殼中穴居,少數種類則棲息在深海的底泥中。目前已知的種類約有150種左右。
牠們的身體被隔膜區分為吻部與軀幹兩部分,軀幹呈圓柱狀,通常較吻部為短,體壁構造近似於環節動物,其肌肉分為八層,呈環形,有縱肌及斜肌。表面光滑,或散布有大量的乳突。吻為身體前端扁平片狀的突出構造,其實是頭葉,與環節動物的口前葉同源。吻無法縮回軀幹內,其邊緣向腹面捲曲,中央形成一條口道溝,表面具有纖毛,基部癒合圍繞口部形成一個漏斗狀。吻的末端呈鏟狀,但有的種類如「叉螠」吻端部則呈雙叉形。吻的長度變化極大,有些叉螠軀幹長僅8公分,但吻長可超過1公尺。
大多數的螠蟲是沉積物的攝食者,一般大多以吻伸出巢穴外,腹面向上,其表面的黏液黏著食物顆粒,再進入口道內,沿纖毛溝送入口中。
螠蟲為雌雄異體,雌雄異形的狀況十分顯著,雄性蟲體極小,生活在雌性身上。例如某種叉螠的雌蟲軀幹長約8公分,但其雄蟲的體長卻只有3公厘左右。
螠蟲類動物與環節動物的體壁構造類似,牠們與環節動物有極親近的親緣關係,兩者都具有ß基丁質組成的剛毛。海洋生物學家們一般認為螠蟲類是源自早期的多毛類祖先,或是在出現體節之後再分出螠蟲類動物這一分支,因此有學者將螠蟲類動物納入環節動物門之下的一個綱。
加拉巴哥群島探索之旅 (漫畫版)
加拉巴哥群島探索之旅 (動畫版)
Ochetostoma erythrogrammon
絳體管口螠
絳體管口螠 Ochetostoma erythrogramm...
更多
李坤瑄 助理研究員
在計畫中負責棘皮動物、節肢動物、刺絲胞動物…等資料的準備、提...
更多
臺灣多樣性知識網
TaiBNET臺灣物種名錄
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聯合目錄
TaiBIF臺灣生物多樣性
更多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
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11-2012 National Digital Archives Program. / National Museum of Natural Scienc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