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相關文獻資料庫
相關知識單元資料庫

南部相關文獻資料庫(館訊261期)

 ◎館訊150期

 ◎館訊151期  ◎館訊152期  ◎館訊155期  ◎館訊157期

 ◎館訊258期

 ◎館訊259期  ◎館訊260期  ◎館訊261期  ◎館訊268期

 ◎館訊276期

 ◎館訊277期  ◎館訊278期  ◎館訊280期  ◎館訊282期

 ◎館訊284期

       

中臺灣河川新地貌(四)—烏溪

文˙圖/莊文星

 

 

摘要

 

  烏溪位於臺灣中部,下游流經臺中縣大肚鄉,俗稱大肚溪。主流上游名為北港溪,於國姓鄉柑子林與南港溪會合始稱為烏溪。烏溪全長119公里,居全臺第6。烏溪曾歷經多次重大天然災害,1959年的八七水災,最為嚴重,幾乎遍及大半的烏溪流域。921大地震,流域內的九份二山、九九峰、埔里觀音瀑布、惠蓀林場等地均受到重創,地震後留下諸多後遺症,鬆軟的土石每逢颱風豪雨沖刷而下,致使烏溪中下游河床積砂問題嚴重,地震過後,每逢颱風豪雨,山崩、土石流使河道阻塞溢流,常氾濫成災。烏溪北岸頭嵙山層礫岩至為巨厚,多構成陡崖與鋸齒狀山嶺,成群尖峰或孤峰至為壯觀。地形上顯示至為明顯,而有九九峰之稱。
  烏溪北岸北勢坑-象鼻坑頭嵙山層之下伏地層為卓蘭層。卓蘭層砂頁岩互層構成豬背嶺與半面山地形。烏溪流域火炎山與九九峰為典型礫岩惡地形之代表。921地震震壞了仿如刀削群峰的岩被,碎屑岩崩塌,山頂的草木一夕之間化為烏有,大地一片光禿禿。此礫岩惡地形,整治不易,雖建有擋土牆等水利措施,但暴雨時可能帶來的災害難以預料。
  聯絡霧峰與草屯間的烏溪橋是由二座橋樑合併組合。921車籠埔斷層地表破裂帶造成橋面多處拱起,形成一道道突起的路障。車籠埔斷層沿著花生田到烏溪橋下,將橋墩及鋼筋剪裂、橋墩傾圯、鋼筋外露,橋也垮了,烏溪流域田園丕變。烏溪本流自烏溪橋至觀音橋間受地震抬升造成河床不均勻抬高,加上受地震影響,烏溪沿岸多處崩塌,好山好水風光不再。桃芝颱風過後各種沙土量都大於過去的紀錄,各河段皆已成為淤積河段。如何針對主河道整治預防雨季豪雨或颱風暴雨之崩塌地擴大及防範土石流發生為當前之要務。


關鍵詞:烏溪、九九峰、頭嵙山層、錦水頁岩、礫岩惡地、921地震

 


 

烏溪流域及源頭

  烏溪發源自合歡山西麓,東以中央山脈為界,北鄰大甲溪流域,西臨臺灣海峽,南鄰濁水溪流域,集水區地勢自東北向西南傾斜,幹流流域兩側支流密布,支流眾多且各具規模,自上游而下分別有北港溪、南港溪、眉溪、筏子溪、大里溪、貓羅溪等。北港溪和南港溪在南投縣國姓鄉柑子林匯流後始稱烏溪。流經臺中縣大肚鄉大肚臺地與彰化縣八卦山臺地之間的大肚鄉行政區,所以原名大肚溪,每逢雨季或颱風暴雨河水混黃污濁,因而又稱烏溪。流經臺中縣龍井鄉、大肚鄉、烏日鄉;彰化縣伸港鄉、和美鎮、彰化市、芬園鄉及南投縣草屯鎮、國姓鄉與埔里鎮等行政區域,全長119公里,流域面積202,560平方公里,居全臺第6。
  烏溪流域曾歷經重大天然災害,民國48年(1959年)的八七水災,最為嚴重。幾乎佔流域泰半,在烏溪流域內的臺中縣市、彰化縣、南投縣等地幾無幸免。1999年的921大地震,流域內的九份二山、九九峰更受重創(圖1)。北港溪流域惠蓀林場以及眉溪流域觀音瀑布、蜈蜙里等地山崩地裂,地形起了重大改變。至今,地震後仍留下諸多後遺症,山崩滑動鬆軟的土石每逢颱風豪雨沖刷而下,致使烏溪中下游河床積砂問題嚴重。這些年來由於山崩、土石流,常造成烏溪流域地形極大的改變,氾濫成災。甚至連座落於北港溪上結構堅固的國姓鄉糯米橋,於2004年敏督利颱風都遭洪水覆頂而重創(圖2)。

 

圖1. 921大地震九份二山大山崩。

圖1. 921大地震九份二山大山崩。

 

圖2. 2004年敏督利颱風豪雨溪水暴漲糯米橋橋面重創。

圖2. 2004年敏督利颱風豪雨溪水暴漲糯米橋橋面重創。

 

 

  糯米橋位在北港溪上,北港溪是源自合歡山西麓經惠蓀林場,穿過仁愛鄉清流部落,進入國姓鄉。造型古樸,匠心獨具之糯米石橋建於1940年日據時代,當時為運輸北港溪上游仁愛鄉境泰雅部落山區之松柏木材,便利交通運輸所建。所用之石材,取自北港村埔尾段山區之變質砂岩石材,依橋樑形狀,就地打造出所需的角度,設計使橋面所受壓力愈重,則橋身愈穩固,雖然歷經多次水患,尤其1959年八七水災、1970年豪雨水災、1994年道格颱風,洪水夾帶巨木滾石,溢出橋面而受到重創,但基座仍舊屹立不搖。因建築橋樑當時,水泥是一種缺乏而且昂貴的材料,先民利用糯米混合紅糖、石灰等物資,作為黏築石塊的材料,因此號稱糯米橋。
  糯米橋寬約5公尺,高約20公尺,長53公尺。橋基由三座橢圓橋柱支撐橋面,橫跨北港溪兩岸岩壁,形成四孔之拱橋,典雅雄偉,造型極具藝術之美。為臺閩地區三級古蹟,是國姓鄉唯一的古蹟,也是臺灣省之唯一座橋樑古蹟。
依照河川型態及地形地勢之區分,可將烏溪概略以乾峰橋與烏溪橋為界,將烏溪流域區分為上、中、下游三大部分。各區域分別為:(1)上游屬古第三紀變質岩區域--國姓及埔里以東,岩層分布以石英岩、硬頁岩及板岩為主;(2)新第三紀之砂頁岩層區域--國姓以西至烏溪橋間屬之;(3)第四紀之沖積層及紅土層區域--中興新村以西區域為主。
  烏溪上游主要支流為眉溪、南港溪與水長流溪、北港溪,會合於柑子林、福隆園與龜溝一帶,水流由西向東,橫切大橫山崇山峻嶺(圖3)。過龜溝、福龜村至雙冬水流轉為由北向南。

 

圖3. 龜溝戴山--火炎山空拍圖。

圖3. 龜溝戴山--火炎山空拍圖。

 


  烏溪自上游南港溪與支流眉溪匯合後至柑子林河段,蜿蜒於崇山中,河幅狹窄。自柑子林往下游河道雖仍在山谷中,河道漸趨直線,河床亦漸趨寬廣。至雙冬橋下游起,河道逐漸離開山谷,河床更為寬廣,辮狀分歧現象開始產生。自烏溪橋下游起,河道完全離開山谷進入臺中盆地,因失去山谷約束,且地勢較緩,洪水常易氾濫兩岸形成洪災,河流亦呈辮狀分歧。支流筏子溪為丘地河川,但渠短流急,河幅寬狹不一,部分河段河槽通水斷面不足,一有洪水常氾濫成災。

 

九九峰礫岩惡地

  烏烏溪北岸頭嵙山層礫岩至為巨厚,多構成陡崖與鋸齒狀山嶺,而有九九峰之稱,此成群尖峰或孤峰至為壯觀(圖4)。

 

圖4. 國姓鄉乾峰烏溪右側火炎山惡地。

圖4. 國姓鄉乾峰烏溪右側火炎山惡地。

 

 

  九九尖峰景觀位於大肚溪中游之烏溪左岸,從臺14線草屯--埔里段之雙冬橋上可清晰觀察此一鋸齒狀山峰之地形景觀(圖5)。形成鋸齒狀尖峰之原因是因為以礫岩為主的頭嵙山層火炎山相岩層受雨水沖刷後,填充在礫岩之間空隙的細粒物質被沖失,致使粒岩淘空崩落。另一方面,由於礫石間的相互堆疊,在侵蝕作用影響下,容易形成陡峭的尖峰。九九峰顧名思義,是由為數眾多的獨立尖峰所構成的地形景觀。九九峰頭嵙山礫岩崩落之礫石常於山崖及河道上堆積,大雨時節溪水暴漲,滾滾洪水夾帶大量土石,造成災害。乾季無水則形成石頭乾河(圖6)。

 

圖5. 九九峰礫岩惡地形。

圖5. 九九峰礫岩惡地形。

 

圖6. 九九峰頭嵙山礫岩土石流易形成石頭河乾溪。

圖6. 九九峰頭嵙山礫岩土石流易形成石頭河乾溪。

 

 

  921集集大地震後受地震搖動影響而有大量礫石砂土崩落,形成一特殊的地質景觀。雙冬雙十吊橋遠眺墓碑山,地震前、地震後與今日大不相同,由草木茂密、光禿一片轉為今日逐漸恢復生機(圖7、8)。九九峰岩因被地震震落而光禿,經過近幾年來調養已漸有草木滋生。但受地震影響,南投好山好水之風光不再,乾溪河床填滿礫石,大量的土石崩落充塞山谷形成石頭河,稱為乾河。此礫岩惡地形,整治不易。雖建有擋土牆等水利措施,但暴雨時可能帶來的災害難以預料。

 

圖7. 烏溪雙冬墓碑山在921地震岩屑崩落造成災害,裸露礫岩一片光禿。

圖7. 烏溪雙冬墓碑山在921地震岩屑崩落造成災害,裸露礫岩一片光禿。

 

圖8. 烏溪雙冬墓埤山屬頭嵙山層礫岩惡地形,921地震10年後已逐漸恢復生機。

圖8. 烏溪雙冬墓埤山屬頭嵙山層礫岩惡地形,921地震10年後已逐漸恢復生機。

 

 

  921地震震壞了仿如刀削群峰的岩被,碎屑岩崩塌,山頂的草木一夕之間化為烏有,大地一片光禿禿(圖9)。經多年的休養後,至今才有一點綠草與樹叢(圖7、8)。921地震後農委會依照文化資產法規定,以地震造成崩坍、斷崖、岩石裸露等特殊地景為保育對象,因此由林務局於1999年10月提出九九峰嚴重崩坍區域劃為自然保護區,供學術研究與戶外教學使用。翌年5月22日正式成立九九峰自然保留區。

 

圖9. 九九峰礫岩惡地形921地震前後對照圖,災後大地一片光禿禿形成慘白的大地。(資料由草屯國中白慧妍老師提供)

圖9. 九九峰礫岩惡地形921地震前後對照圖,災後大地一片光禿禿形成慘白的大地。(資料由草屯國中白慧妍老師提供)

 

 

豬背嶺與單面山

  於平林炎峰橋觀看烏溪北岸為一由卓蘭層砂岩與砂頁岩互屬單斜地層(圖10),此頭嵙山火炎山相礫岩地層下伏層之卓蘭層常形成單斜(豚背)構造(圖11)。該岩壁為卓蘭層剖面,以砂頁互層為主,由於砂岩、頁岩兩者間岩性抗蝕程度的不同,加上岩層的傾斜,遂形成凹凸的山嶺,稱為豬背地形,凸處為砂岩,凹處為頁岩出露之處。卓蘭層以反覆出現的砂岩、頁岩互層為主,選擇性侵蝕結果,遂形成豬背嶺地形(圖11)。
  從烏溪南岸遠眺北岸象鼻坑崖壁,可見階梯狀的山嶺綿延約2,500公尺。由於位處曲流凹處之攻擊坡,受到烏溪河水的沖蝕掏空,容易崩塌,搭配地層之走向傾斜,於是形成陡峭的單面山外形。懸崖峭壁光禿禿的象鼻坑剖面十分壯觀,可說是烏溪流域卓蘭層單斜豚背構造之典型代表(圖12)。

 

圖10. 炎峰橋平林烏溪北岸為卓蘭層單斜構造地層。

圖10. 炎峰橋平林烏溪北岸為卓蘭層單斜構造地層。

 

圖11. 烏溪北岸鉅山九九峰頭嵙山礫岩地層其下之卓蘭層多單斜(豚背)構造。

圖11. 烏溪北岸鉅山九九峰頭嵙山礫岩地層其下之卓蘭層多單斜(豚背)構造。

 

圖12. 烏溪北勢坑--象鼻山坑空照圖。

圖12. 烏溪北勢坑--象鼻山坑空照圖。

 

 

烏溪橋

  穿越大安溪-大甲溪-烏溪-濁水溪等臺灣中部主要河系之車籠埔斷層,對地表破裂帶地形之影響以烏溪橋為最明顯的例子之一。聯絡霧峰與草屯間的烏溪橋是由二座橋樑合併組合(圖13)。921車籠埔斷層地表破裂帶造成橋面多處拱起,形成一道道突起的路障。車籠埔斷層沿著花生田到烏溪橋下,將橋墩及鋼筋剪裂、橋墩傾圯、鋼筋外露,橋也垮了。烏溪流域田園丕變,烏溪本流烏溪橋至觀音橋間受地震抬升造成河床不均勻抬高,加上受地震影響烏溪沿岸多處崩塌,好山好水風光不再。桃芝颱風過後各種沙土量都大於過去的紀錄,各河段皆已成為淤積河段。如何針對主河道整治,預防雨季豪雨或颱風暴雨造成崩塌地擴大及防範土石流發生為當前之要務。

 

圖13. 921地震斷層破裂切過烏溪橋造成橋樑毀壞,鄰近區域之烏溪河床大為改變。

圖13. 921地震斷層破裂切過烏溪橋造成橋樑毀壞,鄰近區域之烏溪河床大為改變。

 

 

烏溪口水鳥保護區

  保護區位於臺中縣龍井鄉、大肚鄉及彰化縣伸港鄉、和美鎮,由臺中縣及彰化縣政府管理,分為平緩的潮汐泥灘地。地質上屬於彰化沖積平原之延伸,由內陸河川及溝渠所攜帶的泥砂堆積形成,再由風浪與潮汐經年影響所造成。面積廣達三千多公頃的烏溪河口,曾被國際自然資源保育聯盟列入亞洲重要濕地名錄。烏溪口的濕地多年來遭到不斷的侵害與破壞,早已面目全非,工業發展已對自然生態造成永久的損傷,且破壞仍持續進行著。